关于这救治瘟疫的方法如果全部都写出来,那一篇策问可是写不完的。
所以杨诚只是挑了一些重要的东西写了进去。
剩下不是那么太重要的也就没写。
杨诚把救治瘟疫全部的方法详细的与徐溥说了一遍。
徐溥提笔在纸上一条一条的记录下来,不时的赞叹几句。
心中对眼前这个年轻人越来越有兴趣了。
有心考较他一番,于是说道。
“若你为一县之县令,当如何?”
杨诚没想到徐溥直接问他一个为官的问题,一时竟然不知怎么回答,思虑了一阵之后。
便说道。
“民生为本,特色兴业,教育助力,百姓保障。”
徐溥心中默念了一遍这十六个字,回味良久,忽然拍拍手说道。
“好!好!好!”
“果然是个好苗子,我没有看人。”
得到徐溥的夸赞,杨诚心中也很高兴,毕竟这可是当朝首辅,看来这徐阁老对自己的印象还不。
两人一直聊到了很晚,徐溥才放杨诚回去。
离开的时候还嘱咐杨诚随时可以过来寻自己,他还是比较喜欢与这个年轻人谈论一些政治上的事情。
也能从杨诚这里获取一些好的想法。
回去的路上,杨诚坐在马车里,忽然一拍脑门,暗道一声坏了。
这徐溥可是大明首辅,自己如果求他帮忙,应该可以拿到那九转响声丸吧。
今日光顾着与他聊其他的事情,结果把这事给忘了。
算了,下次见面的时候再抽个时间开口吧。
这种事情还是要自己亲自开口,才能彰显诚意。
带着小五逛了几家京师的药铺,一番询问之后,果然不出所料,没有那药的信息。
不过这些药铺的掌柜都确定了一件事,那就是这药就在御药局。
这对于杨诚来说倒是一个好消息,只要这药在御药局,那就一定可以拿到。
回到家,小姑娘已经等在了门口。
杨诚下了马车,带着苏锦儿回了院子。
小姑娘看着杨诚脸上淡然的表情便知道不是什么坏事,也安心了不少。
次日清晨,杨诚带着书箱去了国子监。
而武英殿中,徐溥正举着一封奏折,缓缓说道。
“陛下,臣昨日与写那救治瘟疫策问的杨立言一番交谈之后,才得知这救治瘟疫之策并不是完整的。”
“今日臣特地把他提出的完整策问写在了奏折上,还请陛下阅览。”
“哦?”
一个内侍从徐溥手里接过奏折躬身来到龙案一侧,放在弘治帝前面。
弘治帝拿起奏折展开细细读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弘治帝才把手里的奏折放下,抬头看着徐溥,说道。
“徐卿,这杨立言的才华你觉得如何?”
徐溥抬头对上弘治帝的目光,回道。
“这杨立言的才华,可以说亦正亦邪。”
“如果从思想上来说的话,可以说是取百家之长。”
“不失为一个可造之材。”
弘治帝闻言深有同感,他已经命锦衣卫调查过杨诚的底细,发现这人虽然读的是孔孟之道,但又不完全遵守孔孟之说。
思想上更是奇怪,不似儒家的君子之说,完全没有一般读书人那种迂腐。
而且对墨家似也有涉猎。
有些捉摸不透,但本心还是以民为贵,他的河渠四句弘治帝自然也是听过的。
“能得到徐卿的赞赏当真是了不得。”
弘治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