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福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在深入经典的过程中,很重要的是了解事实真相以后,产生信心,在一切境界中,不怀疑经典讲的这些真理。而真正信心坚定了,任何境界来,都不会被转。所谓“理得心安”,道理明白了,心就安定了,不会怨天尤人,不会自暴自弃。“惟人自召”,自己负完全的责任。为什么不会自暴自弃呢?因为明白“本觉本有,不觉本”。我们有如来智慧德相,“本有”,一定可以恢复;烦恼、执着、分别是“不觉”,是妄心,是没有的,是虚幻的,我们不给它力量,放下了,它就控制不了我们。又知道虚空法界是自己的一念变现的,既是一念变现的,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一念转过来,境界不就转了吗?所以守住当前这个念头,就非常重要。我们说从根本修,不要把事情想得太复杂,宇宙是自己一念变现,回到自己的念头,正念提起,这个最重要。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我们有时候在面对境界的时候,提不起经典的教诲,想得很复杂,脑子里又转了一大堆误念头,没有这个必要。
“祸福门,惟人自召”,我们明白这个真相,就不迷信了。师长提到,圣贤虽然非常慈悲,但不能给人们添一点福,也不能代人们受一点罪,更不能免除人们一点罪业,求保佑,求神明赦免自己的罪过,都是迷信,不合感应的原理。“一切福田,不离方寸”,还是自己这一颗心造作的。
而整个虚空法界,就是一个大型的因缘果报,不管是一个人,一个家、一个国。在事相当中,不离因果两个字。社会问题,世界不安,都是共业所感。如何化解这些问题?“惟人自召”,那是心感召来的。所以,最重要的还是断恶修善,而断恶修善要靠教育,然后才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才懂得改过迁善。
确确实实,还没遇到经典以前,很多人对善恶的认知都有偏颇。所以《了凡四训告诉我们:“有正法,何以参赞天地,何以裁成万物,何以脱尘离缚,何以经世出世。”《了凡四训义理讲得非常好,大家听过师长二十集的教诲,希望大家每个礼拜最少读一次,这样,前面的学习所体悟到的东西会更深刻,那二十个小时就没有白费,就会产生更大的督促自己、提升自己的力量。
师长也有讲到,教化要善巧方便。善立方便很重要,而这个方便当中,第一个,帮助人建立信心。“信为道元功德母”,不能建立信心,不管是道业,还是事业,甚至是家业,没有信心,谁也帮不上忙。“自助者天助,自弃者天弃。”信心很重要。
首先,我们自己有没有建立对经典百分之百的信心?自己信心不足,讲给别人听,也很难让人产生坚定的信心。在其位谋其政,我们现在是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单位,都没有信心,名不副实,甚至还影响别人的信心,这就不妥当了。
所以假如我们的信心还不够,一定要赶紧下功夫,“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要有这个主动的态度。自己都不觉得有信心,不是得重要的事情,就不能尽心尽力去做,就没有尽忠。修学之人,只希望这一生过得有意义,不是来享福,不是来折福的。
第一个,自己要有信心。第二个,要让大众对传统文化生起信心,就要有榜样出现。人要有志气,我能给大众立什么榜样?这是我们思维的习惯,每一个道理,最后一定要有下手处,不然白听了,叫玩弄学问。念一念,跟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这是糟蹋圣贤的教诲。
我们明白了,自己要给大众信心。我们是男子,男子的榜样是什么?是担当,不退缩,值得信任,而不是懦弱。女子的榜样是什么?是柔和,是厚德载物,而不是强势、控制。当下都可以落实圣贤的教诲。包括我们扮演的每一个角色,有没有这种使命,给世间做一个好样子?
这个时代,我们的根性都不好。唯有靠自己的愿力超过业力,这个信念太重要了。愿力要大,“大心凡夫”才契机,一举一动都给世人一个好样子看,这就是大心,这就是愿力。所以我们互相期许,一举一动都要得体,不要随顺坏习惯,不然人家一看,“这些弘扬传统文化的人,一举一动都这么随便、这么粗鲁、这么傲慢、这么粗俗”,就不好了。唯有谨慎,才能保住我们的修学,才能保住难得建立的大众对我们的信心。信心太重要了,我们要对得起大众对我们,还有对团体的信心。希望大家一起护念这个难得的因缘,为大众多做一些事情。
好,今天先交流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