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同仁,大家上午好!
刚刚读《弟子规,“勿践阈,勿跛倚”,我查了字典,“跛”,两种念法:bǒ,是走路不方便,走路的时候一拐一拐的;倾斜了叫(bi)倚”。所以应该是“勿践阙,勿跛(bi)倚”。为什么提出来呢?因为我们念对了,后面才念得对,接触我们的人或者下一代才念得对。虽然只是一个字,但也要谨慎。我跟大家分享课程的时候,曾经有朋友下了课过来说,这个字念了,念一个字,可能人家信心都会受影响。谨慎,修身跟处众是必要的。
另外,刚刚吹冷气,我赶紧到没冷气的地方去。因为修学,习气不能去掉,往往孝道不圆满。念念为父母着想,力行孝道,很多习气就能放下。《弟子规说:“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我们身体有损伤,有时候往往是逞强、好面子,“哎呀,人家都没穿外套,只有我穿外套,不好看”。是面子重要还是孝道重要?大家称一称,哪个重要?当然是孝道。人能这样想,一言一行、起心动念,都会谨慎。
我们小的时候听人说,“这个人真没家教”,这个人就是以身污辱父母。人有孝心,谁愿意羞辱自己的父母,羞辱自己的家门?延伸到团体,这个心很自然,也不愿意以自己的言行羞辱了团体,那他怎么会不谨慎呢?所以修学,从根本修,从存心修。
延伸开来,我们身为炎黄子孙,谁愿意以行为污辱自己的民族呢?所以学贵心悟,我们有没有用心去感悟一句话的道理,然后转成我们的存心、处事待人接物的原则?每天有所感悟,心灵都在提升;每天浑浑噩噩,心灵都在退步。“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很谨慎。
说实在的,我们福气很大,这一段时间师长在我们中心,讲课五十六个小时,大家也有机会亲近师长。缘分殊不殊胜,不是师长决定的,是自己决定的。我们听一句,就像颜回的态度一样,“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得到一个好的教诲,念念不忘,落实在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当中,就有一句的受用。人是珍惜、向上,还是浑噩、堕落,就在这个关键点。我们听不入心,这么大的福报就给糟蹋了。
修学最重要的态度:老实、听话、真干。什么是老实?脑子里面没有自己的想法,随顺经典教诲,随顺师长教诲。这样很难吗?说难不难,肯放下就好;说简单也不简单,习气不放下,还是很难转念头。师长最常讲的,怎么转?“念念为一切众生着想,不要为自己。”这句话我们都会背,变成口头禅,还是入心了?就在我们处事待人接物当中勘验这个心态有没有真正落实。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师长讲学五十几年。师长的教诲,我们把哪一句放在心上,而且是念念放在心上,任何境界都提得起来?一句就好。孝顺是性德的大根大本,要孝顺父母,不能糟蹋父母的养育、教育之恩;要孝顺师长,不能糟蹋他们的苦心……这个心真的发出来了,不玩弄、不糟蹋这些教诲,“如贫得宝,改往修来,洒心易行,自然感降,所愿辄得”。所以人要下大决心。
所以用功还得从格物下手,从息灭贪嗔痴下手。修学的过程,重在自知之明,不自欺,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
其实说到感应,随时随地都可以印证。比方诸位同仁现在在中心服务,是不是感应?大家没有发“为往圣继绝学”的心,会做这份弘扬传统文化的事业?这就是感应,有感有应。这些因缘是大家自己的心感得的。
“爱不重不生娑婆”,情执一定要淡,就是这个情爱,迷惑,造业,受报了,才会到这个世间。所以明白了情执太重,就要好好下功夫,把情爱放下,尤其是控制占有的念头。这要在一切人事境缘中练功夫。贪爱重,再讲直接点,自私心太重,这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