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再也没有犹豫和质疑。
妻子看着丈夫身上那股重燃的斗志和实实在在的收益,用力点了点头。
许卫东更是激动不已。
后面许大茂又带着儿子往南方跑了几趟。
他眼光越来越毒,胆子也越来越大,进的货一次比一次紧俏,利润自然也水涨船高。
他牢记教训,每次都是钱货不离身,格外小心。
有了本钱,也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许大茂不再满足于当个“倒爷”四处奔波了。
他看准了四九城里老百姓对新鲜商品日益增长的需求,萌生了一个更大胆的想法——开一家店!
他在不错的档口盘下了一个临街的小门脸。
简单装修,打了货架,办了执照,“大茂百货”就算开张了!
店里主要卖的就是他从南方倒腾来的那些紧俏货:
新颖的文具、漂亮的发卡、
时髦的太阳镜、样式各异的打火机、
还有牛仔裤、印花t恤等等,琳琅满目,虽然不算高档,但胜在新奇时髦,价格也实惠。
他现在不再局限于闽南,也开始往珠三角其他批发市场跑,甚至能通过一些关系,接触到更源头一点的厂家,拿货的价格更低,款式更新。
“大茂百货”渐渐在周边有了点小名气,尤其是年轻人,都喜欢来这里淘点新鲜玩意儿。
一家人分工明确,齐心协力,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生意更是蒸蒸日上。
钞票像流水一样哗哗地进,不到半年时间,他们家刨去一切开销,银行存折上的数字竟然突破了五位数!
成了扎扎实实的“万元户”!
这个消息虽然不敢大肆宣扬,但在亲近的街坊邻居间还是不胫而走。
许大茂一家顿时成了胡同里羡慕的对象。
给许卫东介绍对象的媒婆络绎不绝,门槛都快被踏破了。
许卫东在众多介绍和自个儿的相看下,最终和隔壁街道老韩家的闺女韩冬梅看对了眼。
韩冬梅比许卫东小两岁,高中毕业后在区图书馆工作,模样周正,性格文静又透着一股书卷气,和陈秀英爽利的性子正好互补,婆媳俩很是投缘。
许大茂对这儿媳也相当满意,觉得人家是文化人,说出去也格外有面子。
两家一合计,都是实在人家,孩子们又情投意合,婚事便顺顺当当地定了下来。
选了个黄道吉日,许家大摆宴席。
许大茂这回可是下了血本,铁了心要把儿子的婚事办得风风光光,把许家的面子撑得足足的。
他可是记得清清楚楚,去年阎解放在四合院里娶儿媳妇,就在院里支锅摆桌,请了厨房来掌勺,虽然也热闹,但终究透着股大院里的局促和算计。
他许大茂可不能那么办!
他直接在四九城里当时数得着的饭庄的请客!
席面开得足足的,鸡鸭鱼肉、生猛海鲜、时鲜菜蔬,一样不缺,硬菜堆满了桌。
烟是红塔山,酒是西凤酒,都是市面上有头有脸的好东西,排场十足!
他就是要让所有来的亲戚朋友、老街旧邻们都看看,他许大茂如今是真的发达了,儿子的喜事就得在这么气派的地方办!
婚礼当天,许大茂穿着崭新的中山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胸口别着大红花,脸上笑得褶子都堆在了一起,端着酒杯穿梭在各桌客人之间,声音洪亮:
“来来来,吃好喝好!多谢大家赏光!”
“哈哈,同喜同喜!以后常来店里坐啊!”
四合院里的老邻居们都来了,看着许家如今的光景,个个唏嘘不已,纷纷向许大茂敬酒:“大茂,行啊!儿子都成家了,买卖还干得这么大,真是出息了!”
许大茂听着这些恭维,心里比喝了蜜还甜,嘴上却谦虚着:“哪儿啊,都是瞎折腾,孩子们自己争气!”
宴席上,许卫东带着韩冬梅一桌一桌地敬酒。
小伙子沉稳大方,新娘子韩冬梅落落大方,举止得体,引得宾客们纷纷夸赞许家娶了个好媳妇。
看着眼前的热闹景象,听着亲朋好友的欢声笑语,许大茂喝得满面红光,心里那份满足和自豪达到了顶点。
这场热闹风光的婚礼,仿佛就是他许大茂人生翻身的最好证明。
他拉着亲家公的手,看着台上的一对新人,心里已经开始盘算着抱孙子,以及如何把“大茂百货”开成连锁店的新蓝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