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如此强大的武器掌握在一个我们毫不了解的实体手中,其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不稳定因素。”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与西方的震惊和焦虑不同,克里姆林宫的反应更为复杂和算计。
官方表态一如既往地呼吁“所有各方保持克制”,并批评“某些国家的单边挑衅行为”导致了局势升级。
但在内部,高级战略家们可能看到了一线机遇。
“北美和欧洲的注意力以及战略资源将被极大地牵制在这个新的、无法预测的威胁上,”
一位分析人士可能这样认为:“这可能在东欧等其他战略方向上为我们创造宝贵的操作空间。”
全球的震惊逐渐转化为对东京方面巨大的外交压力。
此前还在观望或试图调和的国家,在“飞龙”导弹展示出其覆盖全球的威慑力后,态度发生了急剧转变。
国际社会的普遍呼声:
欧盟轮值主席国率先发表联合声明,虽措辞外交辞令十足,但核心意思明确:
“…我们强烈敦促日方正视其军事行动引发的严重危机,以负责任的姿态,采取切实步骤,包括正式道歉与合理赔偿,以回应相关方的正当关切,为紧张局势降温创造条件。”
紧随其后,东南亚国家联盟也罕见地发出了一致声音,委婉但坚定地表示:
“…作为地区成员,维护和平与稳定是共同责任。我们呼吁挑起事端的一方展现出最大限度的诚意与克制,通过对话和物质补偿,弥补其行动造成的损失与创伤。”
甚至连小日子的传统盟友,也在私下通过外交渠道表达了极其明确的态度。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西方高级外交官对媒体坦言:
“现在不是固执的时候。东京必须尽快拿出姿态,一个诚恳的道歉和一份足够的赔偿,是避免事态滑向不可挽回深渊的唯一途径。
“全世界都在为此承担风险,他们必须行动。”
国际舆论场中,
“小日子道歉”、
“小日子赔偿”
迅速成为热门话题,各国的专家学者、评论员都在媒体上分析日本若不妥协可能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形成了一股迫使东京低头的强大国际共识。
而在世界的另一端——中东:
与呼吁“道歉赔偿”的主流声浪不同。
在一些王室宫殿和军事指挥部里,观看“飞龙”导弹试射画面的眼神中,
充满了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情绪:不是恐惧,而是炽热的渴望。
某个富产石油的酋长国宫廷内,年轻的王储屏退左右,指着屏幕上定格的导弹图像,对他的军事顾问激动地说:
“看到吗?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保障’!如果我们拥有这个…还有谁敢轻视我们的意志?立刻动用一切渠道,搞清楚从哪里可以买到,或者…获得它!”
另一个地区强国的情报部门负责人则接到了最高指令:
“不惜一切代价,尝试与‘金三角蛟龙军’建立联系。他们展示了一种可以改变地区力量平衡的武器。我们必须知道,他们是单纯的展示者,还是…潜在的交易者。”
对这些长期身处大国博弈漩涡、安全环境脆弱的中东国家而言,
“飞龙”导弹代表的并非毁灭,而是一种梦寐以求的、能够绝对确保自身安全甚至赢得地区主导权的战略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