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围绕在老人身边,随着老人一起来来回回,就是想要学习老人的加工手法和思路,来完善自己的方案。
哪怕是刘建国之前已经做了两件,此刻看到老人熟练的加工手法也只能自愧不如。
不得不说,这人虽然老了,但是这技术这加工思路要比自己强上许多。
时间飞逝,很快二十分钟过去了。
老人手中的零件已经完全具备了图纸上 的形态,只剩下最后的精加工打磨。
这一点其实也是最精密的活计,最耗精力,耗时间的。
不过干了一辈子钳工,老人年龄大,但是身体还算不错。
高强度的连续加工二十分钟,老人此刻也只是额头微微冒汗。
终于在十分钟之后,刚好卡在半个小时的时间,老人完成了工件的加工。
将工件交给那名周教授,接手工件,周教授立刻拿出测量工具仔细测量一番。
在众人关注的眼神中,这位周教授微微摇头,指着一个地方遗憾道,
“这个地方是精度要求最高,整个设备最重要的地方,精度差了两丝,这个件不合格。”
闻言,众人不由的倒吸一口凉气。
差了两丝,不合格。
这要求也太高了,要知道在机械制造中,一丝也就0.01毫米。
两丝也就是0.02毫米,这点差距,比一根头发丝也差不了多少。
老人闻言,眼神一黯,抬起那双满是老茧的双手看了看,深深的叹息一声,有些无奈的道,
“人老了,这精度把握的不行了。”
这话一出,在场很多人心中都有些惭愧。
这要是让他们上,这种精度控制还真不一定就比这位老工人做的好。
老人刚要离开,那位大领导却是出声道,
“老师傅,再试一次吧,有了这次经验,下一次肯定是能够成功的。”
见大领导给机会,后面本来脸色难看的杨厂长此刻也是连忙道,
“邹师傅,再试一次吧,第一次就当积累经验了,刚好易师傅身体不适,还多出来一个原料。”
两位领导相劝,要是寻常人恐怕早就同意了。
老人其实也有些犹豫,但是感受了一下自己身体状况,还是笑着拒绝道,
“算了算了,我这身体啊,不比年轻的时候,就算重新做,恐怕精度也控制不好,还是别浪费国家资源了。”
说罢,邹师傅便退到一旁,显然态度十分坚定,不准备再来一次了。
见状,众多领导也不好多说。
紧接着是第二个八级工,63岁,身体看起来还不错。
有了邹师傅的经验,他的制作过程很快,不过在最后的精加工之时,动作却要比邹师傅慢很多。
最后还是花费了半个小时才做好,
这次那位周教授拿出工具一测量,就面带笑容的道,
“恭喜这位师傅,尺寸合格,精度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