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张到令人窒息的气氛,如同绷紧到极致的弓弦。
在暴雨红色预警发布的十几个小时里,笼罩着整个汉东省应急指挥体系。
沙瑞金坐镇省委指挥中心,彻夜未眠。
布满血丝的眼睛死死盯着卫星云图和各地传回的实时数据。
李达康、高育良等人也各自守在岗位,电话铃声此起彼伏,指令与汇报交错,空气里弥漫着无声的硝烟。
前线,以赵达功为首的各路救援力量,在瓢泼大雨中严阵以待,加固堤坝,扩大危险区域人员转移范围,抢险设备和人员部署到最前沿,准备迎接可能到来的、比之前更猛烈的冲击。
所有人的心都悬在了嗓子眼。
然而,当那预料中的特大暴雨真正降临时,其强度虽依然惊人,雨势狂暴,但或许是前期预警和防范措施起到了关键作用,或许是运气终于站在了汉东这一边。
预想中更大规模的山体滑坡、毁灭性泥石流并未大规模爆发。
主要河流水位虽再次陡涨,险情频发,但在军民众志成城的严防死守下,关键堤坝堪堪守住了底线。
当肆虐了一天一夜的暴雨云团终于缓缓移出汉东境内,久违的、刺破厚重云层的阳光,如同金色的利剑,洒向满目疮痍的大地时……
无数人,从省委指挥中心到前线泥泞的帐篷,再到临时安置点里惊魂未定的百姓,都不约而同地、长长地、深深地松了一口气。
那紧绷的弦,骤然松弛。
一种劫后余生的虚脱感,混杂着难以言喻的庆幸,弥漫开来。
天,总算晴了。
————
省委应急指挥中心内,沙瑞金揉了揉僵硬的脸颊,声音带着疲惫,却也有了一丝如释重负的沙哑:
“通知下去,暴雨预警解除,但地质灾害风险依然存在,各地不能松懈,继续做好监测和防范。”
“同时,救灾工作重点,全面转向灾后恢复与重建!”
命令迅速传达。
前线,赵达功站在一处刚刚击退管涌险情的河堤上,任由温暖的阳光照在沾满泥浆的雨衣上。
他摘下模糊的眼镜,用袖子擦了擦,望着脚下虽然浑浊却已不再疯狂咆哮的河水,以及远处渐渐显露出的青山轮廓,深深吸了一口雨后清新的空气。
紧绷了数日的神经,终于得以片刻舒缓。
他知道,最危险的关头,算是过去了。
接下来,是更繁重、更考验耐力和细心的重建工作。
————
数日后,汉东省委会议室。
关于云雾县及周边受灾区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专题会议召开。
气氛不再像之前那般凝重压抑,但依旧严肃认真。
沙瑞金亲自主持,李达康、高育良、赵达功以及在家的常委、相关省直部门负责人悉数到场。
会议上,各部门汇报了灾情的最终统计情况、直接经济损失评估以及初步的重建需求。
数字触目惊心,重建任务艰巨繁重。
经过充分讨论,省委形成了重建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初步方案。
第一个就是要保障民生,迅速恢复通路、通水、通电、通信,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无忧,同步开展卫生防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