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的众人见来了这么多朝廷重臣都在这个银行存钱,哪里还敢怀疑。
纷纷奔走相告这银行的妙处,一时之间在京师竟然掀起了一阵存钱的热潮。
京城的富商皇亲纷纷让自家的下人以他们自己的名义把府中的闲钱存到这银行之中。
甚至京城周边的一些富商也闻讯跑了过来,只是为了存钱。
毕竟有利息,还有皇帝的保证,这种好事,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
从银行开业短短不到一个月,何鼎便拿着财报去了武英殿。
弘治帝看着财报上银行存入的银两,心头大喜。
这只是存一年的就多达几十万两。
更不要说存半年的,加起来也有一百多万两。
当然这都不是最夸张的,这最让弘治帝震惊的是存三个月的,竟然高达几百万两银子。
这数目简直让他不敢想象,当初他想着这银行能给他带来几十万两的进账便觉得可以了。
却不想这京师之中的富商竟然如此之多,而且家资也是甚为丰厚。
当然他也知道这其中有一些公侯伯爷,或者皇亲国戚的钱,只是没想到这些皇亲也是如此有钱。
平时一个个跟自己哭穷,却把钱都通过其他人的名义存入了自己的银行。
要是他们知道这银行后面是他,不知道他们还有没有脸跟自己再哭穷。
一想到那场面,弘治帝就有些想笑。
不过这种事情他自然不会跟他们说,毕竟还指望他们给自己送钱呢。
有了这些银子,赈灾的钱算是有着落了。
当日他就召见了户部尚书叶淇。
然后把赈灾的银子给拨了下去。
叶淇被这突然从天而降的巨款砸的有些摸不着头脑。
从武英殿出来之后,一路上捋着胡须想了许久,也没想出来这巨款的由来。
不过既然拨下了银子,那赈灾的事情也就不用烦恼了,也让他心里放下了一块大石头。
再过两年他就准备致仕了,这样也挺好,还能在致仕之前给百姓做些事情。
户部尚书叶淇离开之后,弘治帝又叫来了何鼎。
刚刚他给叶淇拨了一百万两银子,这些银子都是从存款期为一年的那些银子里面拿出来的。
现在他准备再拿出一些让何鼎着手开设玻璃工坊,白糖工坊,肥皂工坊,准备在一年之内把这些钱赚回来。
企划书里面写着银行一定要保证现金流充足,才可以运作正常,以备应对突发状况。
除了这些技术,还有一些技术是杨诚没有写的,他可不想全部都教给弘治帝。
就算只有这三种技术,再加上弘治帝按照他企划书里面的方案去运作,打造品牌效应。
秉承着物以稀为贵,又有皇帝的名气加持,时不时让弘治帝在朝堂上给自家的店铺打个广告。
怎么也是不愁卖的,就算是地上的土估计都能卖出黄金的价格。
杨诚也算是把后世的粉丝经济结合到了明代。
随着日子一天一天过去,转眼就到了12月,再过一个多月就是除夕了。
北方十一月就开始进入冬季,气温也下降的厉害。
这期间杨诚也把府里改造了一番,因为有些地方已经盖好了,不好动工。
所以很多管道设施都露在了外面,不过也不影响。
北方的冬天比较寒冷,他上一世就知道。
所以他特意单独开辟出一间锅炉房,专门用来给整个府里的金属暖气管道供给热水。
这间锅炉房不经常进人,而且还通风,所以以现在的木炭也不会发生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