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帝脸上的神情由最初的淡然慢慢变的凝重,再转为惊讶,最后是震撼。
一双眼睛深深的陷入了奏折里面拔不出来。
武英殿上一时陷入一片寂静,落针可闻。
徐溥的这本奏折写的东西有些多,弘治帝看的也很细致。
其中提到的一些工坊等项目并没有详细描述,不过也是有大概的描述。
让弘治帝对于一些新奇的东西也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如此,倒是真的可以解决赈灾款项的问题,而且还可以丰富自己的内帑。
当即一拍桌子,说道。
“徐卿,这杨立言当真是大才!”
“有了这份方案,朕也就不再为赈灾的款项头疼了。”
徐溥闻言捋着胡须微微笑道。
“陛下,这方案虽然出自杨立言之手,但是实施起来恐怕还需要借助陛下的威势。”
“不然想快速达到预期想必不是很容易。”
弘治帝本想立刻答应徐溥,但是一想到朝堂上的御史言官,不禁摇摇头,叹道。
“徐卿,如果朕直接参与商事,恐怕这件事在朝堂上就没办法通过。”
徐溥闻言下意识点点头。
确实,商事低下,皇帝不可直接参与。
虽然朝堂上一些重臣也参与商事,但大多数都是由府中下人或者亲戚代为管理。
想到这里徐溥抬眼看着弘治帝身边的一个内侍,若有所思的点点头说道。
“陛下,此事倒也不难,只需选一内侍协助杨立言便可。”
弘治帝闻言顺着徐溥的目光看向身边的内侍,微微一笑,轻轻颔首道。
“徐卿所言极是。”
“既然如此,那剩下的事就交由徐卿与几位阁老了。”
徐溥微微拱手。
“臣一定联合李公、刘公处理好此事。”
弘治帝微微点头,有徐溥在他确实安心不少。
微微松了一口气,说道。
“杨立言此次献策有功,朕欲加以封赏。”
“不知徐卿有何建议?”
徐溥闻言忽然想起昨日杨诚求他的事情,不免心中微叹,连忙说道。
“陛下,您提到封赏,倒是让臣想起来昨日答应了杨立言一件事。”
“如不是陛下提及,臣估计都忘了,这人一旦老了,脑子也有些糊涂了。”
说完不免摇摇头自嘲的笑了笑。
“徐卿莫要妄自菲薄,大明朝以后还指望徐卿呢。”
“不过这杨立言竟然也有事求到徐卿,倒是叫朕越发的好奇何事了。”
由于杨诚连番献策,弘治帝对这个读书人是越来越感兴趣了,如果不是宫内事务繁忙,他甚至想出宫去见见这个被徐溥格外推崇的年轻人。
听说他还不到20岁,不到弱冠的年纪,心中便是满腹锦绣韬略。
这种人才简直就是上天赐给大明朝的,虽然弘治帝嘴上说着大明朝指望徐溥。
但是他也知道徐溥的年纪已经到了退仕的时候了,只是现在他还离不开徐溥。
而今出现了杨诚这样的人才,又被徐溥推崇备至。
想着如果杨立言如果能接替徐溥的衣钵也算是大明朝后继有人了。
徐溥见弘治帝脸上的急切,心中也为杨诚开心,于是说道。
“昨日杨立言来我府上,与我言到他娘子身患哑疾。”
“想求取御药局的九转响声丸来为他的娘子医治哑疾。”
原来是为他的娘子求药,弘治帝听完心中一处柔软的地方不禁被微微触动。
他与皇后伉俪情深,最是羡慕民间那种淳朴的夫妻之情。
这杨诚倒是颇对他的心思。
想到这里,心中对杨诚的封赏也有了主意,于是对徐溥说道。
“关于杨立言的封赏,朕已有计较。”
说完便提笔在奏折上写了起来。
片刻后,把写好的奏折递给徐溥,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