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立言兄住在此处,莫不是国子监的学生?”
王策问道。
杨诚看着王策点点头说道。
“今日才到京城,还未去国子监报到。”
王策闻言脸上顿时露出喜悦的表情,微笑着说道。
“原来如此,那真是巧了。”
“我也在国子监求学。”
“不知立言兄何时去报道,我可以代为引路。”
杨诚还在发愁初到京师人生地不熟呢,不成想竟然遇到同为国子监的学生,心中也安心了不少。
拱拱手说道。
“当真是有缘呢。”
“我想着今日先把家中安顿好,明日再去报道。”
“既然临之兄能代为引路,自然是感激不尽。”
王策摆摆手,笑着说道。
“都是同窗,妨妨。”
“既然家中有事。”
“就不打扰立言兄了,明日早课的时候我再来唤你。”
“如此多谢临之兄了。”
杨诚连忙道谢。
王策拱拱手告辞后回了家中。
杨诚看了看地上准备要丢掉的东西,心情甚好。
提起来走到不远处的堆积废物的地方,丢掉之后,才回了院子。
三人收拾了一天,房子总算是有个住人的样子了。
房间倒是不少,家中就三个人,倒是可以随便选。
选好房间之后,杨诚又吩咐小五去买了一些米面油盐之类的。
晚上三人草草的吃了一顿。
第二日一大早,王策就来喊杨诚一同去国子监。
有了王策这个向导,杨诚很容易的就办理了入学的手续。
明朝国子监分为三级六堂进行教学。
初级班为三堂,分别名为正义、崇志、广业三堂。
中级班为二堂,修道、诚心二堂。
高级班只有率性一堂。
国子监会根据学生的学识深浅将其编在不同的三级六堂。
低级堂的学生要升高级堂,就要以积分制升级。
即通过考试累计学分的方式决定学生能否升级或毕业。
因为杨诚是新入学的学子,所以被分入了初级班崇志堂第8教室。
领了书籍之后,来到教室,课堂上已经坐满了学子。
负责给他们授课的博士姓李,单名一个崔字。
李博士给众学子简单介绍了杨诚之后,便让他入了座位。
国子监讲的课程与刘夫子教的差不多,都是四书五经之类,只是多了一些其他的科目。
像《说苑、律令、九章算法、御制大诰,回回文字等。
休息的时间一般是初一十五,每月休沐两日。
早上8点开始早课,晚上5点左右下学。
这样一来,在国子监读书的学子基本没有什么玩乐的时间。
不仅如此,入学国子监后,每个月还会有一次考试,类似科举的考试内容。
用来积累学分,用于毕业。
与现代的学校颇为类似。
这李博士为人比较严肃,讲课的时候不苟言笑,众学子听得趣。
一个个脑袋摇摇欲坠的模样。
杨诚也有些犯困,不过他还是强打着精神认真听课,毕竟这可是大明最高学府。
不是一般人进的来的,好不容易挨到休息的时间。
李博士走后,学子们立时来了精神,聚在一起聊起了天。
杨诚作为一个新入学的学子自然受到大家的关注,一些人围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