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诚如同威武的将军一般,立在众秀才的前面,拜了主考官,行了师生礼。
崔学政受了这些秀才的礼后,又交代了一些警醒的话。
之后,便是大宗师带着这些新换上镧衫的秀才门拜文庙。
一番热闹下来,众人都累的不行。
杨诚几人才回到何府,就又衙役过来传话,说是府尊大人有请。
杨诚只好匆匆收拾了一番,随着衙役去了府衙。
来到府衙后堂之中,上首坐着两个人,一个是李浮,一个是方才的崔学政。
杨诚看到两人后先是行了礼。
崔学政笑盈盈的起身来到杨诚面前,说道。
“你的策问着实不。”
“看你文章老练,不知几岁开始读书?”
杨诚回忆了一下,心想,如果说正儿八经的读书,好像也就是今年年初才开始。
但是原主15岁就有了夫子。
于是说道。
“15岁开始读书的。”
崔学政点点头,捋着胡须,沉思了一阵。
15岁读书,读了四年,连中三元,算是不的成绩了。
于是又问道。
“你的先生可曾为你取了字?”
杨诚回忆了一下,好像原主的夫子并没有给原主取过字,但是他却为自己想好了字。
只说道。
“先生不曾为我取字,不过我自己已经想好了字。”
“只待加冠之后便可以唤来听。”
“哦?自己取了字?”
崔学政一听这话,心中颇为好奇,因为这表字一般都是师者或者长辈取的,而这自己取倒是头一次听说。
“是这样的,学生出身农家,父母去的早。”
“大伯一家不是读书人,故此人取字。”
“所以学生便想着自己取一个。”
杨诚见崔学政疑惑,便解释道。
崔学政点点头。
确实,出身农家,父母早亡,先生不取,那自然是自己给自己取了。
听到这里,崔学政对杨诚的坚毅也有些佩服。
好奇的问道。
“可否说来听听?”
“立言。”
杨诚眼神坚毅的吐出两个字。
“立言?”
崔学政默念了一遍这个表字,说道。
“可有寓意?”
杨诚闻言抬头目视前方,眼中泛着精光,一脸的崇敬之色,朗声念道。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此之我所愿也!”
话音刚落,便是
“啪!啪!”
两声。
李浮和崔学政拍了拍手,眼神中满是赞许之色,神情激动的说道。
“好一个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好!好!好!”
看着两人激动的身前,杨诚忽然觉得自己好像有些装过头了。
只是已经到了这个份上,还得继续装下去。
崔学政来到杨诚身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平和的说道。
“你这表字取的很好,原想着如果你没有表字,本官与你取一个。”
“不过今日听到你这表字,心中甚慰。”
“也就不与你取了。”
“只希望来日你能记得今日的这番话。”
“日后本官在京城等着你。”
崔学政这话一说完,杨诚心中不免大喜,这是又多了一个靠山啊。
日后去到京城也算是有依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