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啊,都是过路的读书人。”
“听说是在河上遇到了风浪,船沉了。”
“我见他们可怜就留他们在家里住一晚。”
“哎,也是够倒霉的。”
老婆婆有些奈的感叹着。
年轻男子听完那老婆婆的话,脸色有些微微发白,吞吞吐吐的说道。
“嗯,知道了,明日便让他们早些走吧。”
“想必是赶考的学子,耽误了行程也不好。”
黑夜中,借着昏暗的灯光,老婆婆也没发现什么异样,只说道。
“嗯,你说的是。”
“明日他们醒了,我就同他们说。”
两人轻手轻脚的回了房间。
回房后,年轻男子从怀里摸出来两个碎银疙瘩,塞到那老婆婆手里,说道。
“阿娘,今日给县里的李主簿干活儿得了一些赏钱。”
“您收起来吧。”
老婆婆看着手里的银疙瘩,眼圈有些微微泛红,喃喃的说道。
“阿狗,这李主簿可真是个大好人。”
“每次你给李主簿干完活儿,他都给咱家这么多赏钱。”
“也不知道是咱家几辈子的福气,能攀上李主簿。”
“以后你可要跟着李主簿好好干啊。”
名叫阿狗的男子点点头,脸上的表情有些随意。
次日一大早。
几人醒过来收拾了一番,老婆婆就来喊他们过去吃饭。
几人又是一番道谢。
饭桌上。
杨诚发现多了一个年轻的男子,于是笑着说道。
“你是婆婆的儿子吧,昨日多谢婆婆的借宿了。”
“打扰了你们,还请勿怪啊。”
那男子笑呵呵的摆摆手,说道。
“没事没事,我们乡下一年到头也来不了几个外人。”
“你们来了反而热闹些。”
“听阿娘说,你们都是赶考的学子。”
“想必考试将近了吧。”
“如果不是怕耽误你们的行程,还真想多留你们几日呢。”
那男子刚说完,徐有顺忽然想起来,他们昨日光顾着休息了,结果一些重要的事情都忘了,连忙问道。
“这位仁兄,不知这里是何处?”
“距离府城还有多远?”
阿狗想了一会儿,说道。
“我们这个村子名叫水云村,是海门县边上的一个小村子。”
“从这里去府城,坐马车的话,估计不到两日就到了。”
“如果走路的话,估计要四日左右的时间。”
“走水路会快一些,一日不到就可抵达府城。”
几人一听阿狗的话,心想,这水路肯定是不能再走了,现在他们还对那日河上的风浪心有余悸。
如果再来那么一下子,估计就得等人捞了。
况且他们现在连盘缠也没有,马车估计也雇不了,看来只能靠着双腿走到府城了。
徐有顺叹了一口气说道。
“仁兄有所不知,我们的盘缠也随着船一起沉了。”
“现在是身分文,马车船只都是没钱坐的。”
徐有顺说完这话,那年轻男子也不知说些什么,只是自顾自的埋头吃饭。
其余几人也一脸精打采的吃着饭食。
杨诚看着这家的饭食,倒是还不,有白米饭,还有一些带咸味的蔬菜。
闻着这香味好像是用猪油炒的,不禁食欲大动。
几人吃饱喝足之后,便与老婆婆和那年轻人告辞。
母子二人把杨诚一行人送出了门。
几个人沿着那年轻男子指的方向,朝着县城走去。